最近心裡有幾個問題,百思不得其解,這時剛好輾轉又再一次看到了李家同關於 讀書上網 的文章,他也提到了我思考的問題,但他提出的解決之道,我大概一秒就判定這不是我要的答案。只能當成是在崎嶇轉折的思考之途上,剛好撞到了一顆石頭。這種時候,正常人的第一個反應大概都是喊叫一聲表示會痛。之後要往前走,總要設法讓石頭不再礙路。我試著用很失敗的書寫來釐清這個困境。

我的本意並不是要批判李家同,只是因為我自己都想不清楚,大概也很難寫得讓人瞭解,就像李家同說的,這篇 blog 文章會是「不合邏輯且矛盾」。如果看不懂,不必深究,絕對不是你的問題。

某個程度上來說,以下我的想法全是反智,我自己先承認,所以不要戰我。=======
Q1.為什麼小孩不想唸書、學不好?

李答:「文化刺激太少」,因為他們的父母不看書,孩子從小就沒有看書的習慣,更沒有接觸精緻文化的可能。
=======
哞曰:這話實在是太想當然爾、一廂情願了。不讀書的父母和不讀書的孩子就不是人了嗎?多麼「萬般皆下品」的想法。如果這是事實,我們以前所聽說的「不識字的父母栽培出一票博士小孩」大概都是記者因為沒有新聞可以報而編出來的馬路消息吧。話又說回來,可以成為新聞,是因為這種事稀少,那麼又有多少人是代代不讀書的呢?一個人不想或沒有能力看書,你就要否定他的存在嗎?

同時想知道的是,如果一個愛讀書的人,他的父母沒有看書習慣,那他在成長過程中,是怎樣養成讀書習慣的?如果孩子錯過了幼年培養讀書習慣的時間,當他步入青少年期,還有機會補救嗎?

========
Q2.大量閱讀真的可以解決一切的問題嗎?

李答:「閱讀不夠的學生,作文一定不會好,因為沒有好的中心思想。...如果不夠,不僅不能寫出好文章,就連如何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,也很困難。」希望全國的老師們都要推動學生大量閱讀,更希望教育部要多編列圖書經費預算,才能提升學生的能力,縮小城鄉差距,提高國家的競爭力。
=======
哞曰:一天只有24小時,一個人就只活一次,我也想傾我所能全力讀所有我能讀的書,可是書海無涯,人生要做的事也不是讀書一項。而且,書不必然是看了就能懂的吧,記得《如何閱讀一本書》裡,冒頭首句就是:「你要懂得字意」。連書裡傳達的東西都看不懂,怎麼理解?何況,大量閱讀真的就可以解決理解力的低落了嗎?就我有限的經驗來說,好像不是這樣。

我想我讀和自費購買的書也不少了,可是百無一用是書生,書裡講了再多,終是紙上談兵,葉公好龍之類。連接觸的機會都不曾發生,又何來真實的感覺。我還是經常無法在現實生活中正確表達自己的意思。好比說被機車店員欺負了,我卻連如何適當表達自己的不滿都不知,只會在心裡生悶氣。

以前老師都會教要怎麼寫制式八股文,只要寫出那個架構,就可以有一定分數。反過來說,不論我在作文裡寫了多麼自認高妙的觀點或靈動的句子,只要得不到評分老師的認同,我就得不了高分。作文在考試中確實有決人生死的力量。因為我們的作文多半傾向把抒情文寫成論說文,所以你可以在裡頭建構一套架空理想的解決之道,但無助於解決真正生老病死的問題。作文脫離了學校考試體系後,到底還剩下多少價值呢?作文寫得天花亂墜,或説知道如何唱當時的主流價值喜歡的高調以搏得高分,不表示這一套永遠通用。

空口鬼扯誰不會,隨便找任何一個二十五歲以上的人,大概都可以說出一套聽似有理的人生觀。但是聽似有理的詭辯,對你面對的問題能提供正確而無後患的解決之道嗎?哪個人是全知全能全對的呢?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的人,不是替你出主意的人吧。

「事非經過不知難」。我正走到一個見山不是山的階段,覺得自己失去前進的力量。聽說所有唸人文的人都會有一天走到這裡。不是什麼事情都可以被證明的。但我還是希望找到我想知道的答案。

話回到原點。所以讀書是可以解決一切人生困境的手段嗎?如果這個答案是「否」,為什麼我要在這麼多知識來源的時代,繼續聽父母輩宣稱讀書是人生最大目標或生財唯一之道,並看作是一個小孩必須要汲汲營營的事業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omiz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